數字化時代,你的企業(yè)門面該升級了
時間:2025-05-22 21:00:01
說實話,現在要是哪個老板還說"網站沒用,我們靠口碑做生意",我估計連隔壁賣煎餅的大爺都得搖頭。去年我?guī)团笥芽此麄儚S子的官網,好家伙,首頁那張產品圖還是2012年用諾基亞拍的,模糊得跟打了馬賽克似的。這哪是門面?簡直是自砸招牌??!
咱們先掰扯個最簡單的道理?,F在年輕人找服務,誰不是先掏出手機搜一搜?我上周想找個本地裝修隊,連問三家,兩家公司官網點進去要么是"正在建設中",要么排版亂得像被貓撓過的毛線團——最后果斷選了第三家,就因為人家網站清清楚楚標著報價和案例。
有個做外貿的朋友更慘。好不容易接到個海外詢盤,對方要看公司官網,結果他那網站英文版是用翻譯軟件直翻的,"質量控制"愣是給翻成了"質量遙控器",單子直接黃了。所以說啊,網站早就不只是"有個就行"的東西了,它就是你企業(yè)的數字身份證。
說到這兒我得吐槽下常見的幾個誤區(qū)。有些老板特別執(zhí)著于"炫技",非要搞什么全屏動畫、3D特效。結果呢?上次我打開某個家具城網站,光加載就等了半分鐘,還沒看見產品先看了段星空動畫——這體驗,顧客沒罵街都算素質高。
還有種更氣人的,網站做得挺漂亮,但聯系電話藏得比密室逃脫的線索還深。我見過最夸張的,得點開"關于我們"-"發(fā)展歷程"-"2018年紀事",才能在頁面最底下找到個灰色小字體的電話。這不是把客戶往外趕嗎?
其實現在建站真沒想象中那么麻煩。我觀察過幾十個轉化率高的企業(yè)網站,發(fā)現它們都有幾個共同點:
1. 加載速度比劉翔跨欄還快(3秒打不開就走人這是鐵律) 2. 手機看著比電腦還舒服(現在60%流量都來自手機啊朋友們) 3. 關鍵信息唾手可得(產品、價格、聯系方式必須三秒內能找到) 4. 內容說人話(少寫"攜手共贏創(chuàng)未來",多寫"包安裝還送三年保修")
有個做烘焙培訓的案例特別有意思。他們把課程表做成日歷形式,價格直接標在日期邊上,報名按鈕永遠懸浮在屏幕右下角。結果咨詢量直接翻倍,老板說現在連半夜12點都有人下單。
經常聽見有人問:"是不是得會編程才能做網站?"這話放在十年前可能還成立,但現在嘛...這么說吧,我認識個賣土特產的阿姨,自己用智能建站平臺拖拖拽拽,兩天就搞定了帶在線支付功能的網站,去年三分之一營業(yè)額都來自網單。
當然,如果是復雜業(yè)務還是得找專業(yè)人士。但千萬別被某些建站公司忽悠著買什么"航母級套餐"。見過最離譜的,給社區(qū)小超市推薦了帶AR虛擬購物功能的方案——超市老板最后買了套帶掃碼下單的基礎版,省下錢多進了兩車新鮮水果,這才是明白人。
最后提醒個重點:網站可不是一勞永逸的事兒。上周去理發(fā),發(fā)現店里墻上貼的二維碼掃出來還是三年前的價目表,這體驗簡直了...
建議至少每季度檢查一次: - 產品信息更沒更新 - 聯系方式變沒變 - 促銷活動及不及時 - 后臺數據看沒看(哪個頁面最受歡迎?客戶從哪跳出的?)
有個做家政的朋友就特別會玩,通過網站數據發(fā)現周末上午的保潔預約總是爆滿,于是推出了"周三特惠",硬是把周中的空閑時段也填滿了。這種靈活勁兒,才是把網站用活了的典范。
說到底,現在做企業(yè)網站早就不只是"趕時髦"了。它就像你家店鋪的玻璃櫥窗,擦得亮堂堂的,客人自然愿意推門進來。要不,您也抽空看看自家那個"數字門面",是不是該換個新裝啦?
微信掃碼咨詢